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社会责任实践

三扶并举,三管齐下,中国电科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0日 编辑:新闻中心

  2013年,中国电科正式承担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绥德县的定点扶贫任务。按照“因地制宜、精准扶贫、造血为主、电科特色”的工作方针,“扶志”“扶智”“扶产业”三扶并举,逐步探索出“综合党建+特色产业+志愿服务”三管齐下的精准扶贫工作模式,致力于提升当地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思想意识和造血能力。几年来,先后派出三名优秀干部赴扶贫县挂职副县长,协助地方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完成“智慧党建综合扶贫”信息化系统建设、光伏分布式电站建设、智慧养老院建设等多个特色扶贫项目,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直接帮扶带动3000余人脱贫增收,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和当地群众的好评。在央地双方共同努力下,绥德县贫困发生率从13%下降到1.19%,已于2018年5月脱贫摘帽。

  在扶贫过程中,中国电科创新实践了“科技+教育”“科技+产业”的扶贫榜样模式:

  “科技小屋+”——以梦为马,中国电科打造绥德“科技+教育”扶贫样板

  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念。2018年,中国电科质量安全与社会责任部与团委共同策划在四十里铺镇中心小学,援建“科技小屋+”试点项目。该项目在原有“科技小屋”建设的基础上,集图书室、学习室、小型实验室为一体,创新性的增加科普类课程、科学实验等设计,让孩子们真正爱上科学,学到知识,激发兴趣,点燃梦想。希望通过“科技小屋+”在绥德的成功实施,形成智力扶贫的示范效应,未来形成中国电科“科技+教育”扶贫新模式、新经验。

  2018年下半年,中国电科投资20多万,完成了绥德县四十铺小学“科技小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装修任务。该项目占地面积大约为260平方米,中国电科组织捐赠了“天宫二号”“空警-200”“3D打印机”“尖端放电”“真空中的物理现象”、台式电脑、各类书籍等教学器材共计10余万;“科技小屋+”项目已具备开展各类科普教育课程、科学实验的基本条件。

  2018年12月25—26日,中国电科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吴曼青,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军,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彭冈共赴绥德参加科技小屋启动仪式。吴曼青表示,中国电科将进一步做好教育扶贫,资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通过科技课程、励志故事、模型展示等方式,进一步发挥科技小屋价值,激励更多的贫困学生成长成才。

  2019年3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集团首席科学家陆军赴“科技小屋”,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4月29日,科技小屋举办“科技之春”科普实践活动,孩子们与众多科普展品零距离接触,在亲身体验中增强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5月21日,由陕西省科技厅主办的“陕西科普使者进校园”活动走进“科技小屋”,以公益课堂的形式普及科学知识。先进的教学器材、教学理念和趣味活动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对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树立“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杜仲订单式林业科技”项目——因地制宜,科技助推产业发展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响应中央号召,中国电科始终牢记“扶贫要扶到根上”。2019年1月,中国电科赴绥德挂职干部张凯带着调研问题,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大量走访国内农林院所,对标国内一流现代农业发源地,最终决定实施“杜仲订单式林业科技项目”“智慧农业”“产学研实验室”等等一系列扶贫项目。

  3月,中国电科赴绥德挂职干部张凯完成了杜仲产业设计发展框架,并顺利通过了专家组评审。中国电科质量安全与社会责任部迅速组织队伍,赶赴绥德与政府主管领导召开电科帮扶项目推进会,最终达成共识,“杜仲订单式林业科技项目”正式项目落地。双方签订杜仲种苗及技术服务合同、杜仲干叶回收及种苗代售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及义务,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拟由中国电科出资300万元援建,在重点帮扶的四十里铺镇高家沟村,采取“500亩叶林栽培1-2年生杜仲树苗100万株、500亩育种4吨”的模式,发展“杜仲干叶+育苗+杜仲食用菌”杜仲系循环产业,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仲研究所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持及包销,借助中国电科微波热风烘干技术,实现杜仲干叶订单式直销国外,杜仲鲜叶采摘后剩余的杆茎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技术指导下制备真菌菌包。此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仲研究所在高家沟村设计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陕北杜仲种养殖示范基地,借助电科打造产学研试验室,把科研教学工作带到田间地头、解决“三农”问题。按照市场行情,杜仲干叶预期收益150万元,杜仲种苗每亩育苗1万株左右预期收益500万元,杜仲叶林栽培可提供优质木材1.5吨/亩/年,日产鲜菇4吨,可实现年利润100万元以上。

  目前,“科技小屋+教育”绥德模板即将申报“榆林市2019年科技计划项目”“杜仲订单式林业科技项目”“智慧农业”“产学研实验室”正在稳步推进中,在取得阶段性成果时,中国电科挂职干部将结合前期合作社整合、流转土地等费用,总结形成一套在全县范围内可推广、可复制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打印 关闭